中國有句俗話: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。然而,金子并非處處閃光。馬克思也有句名言:如果把金子埋在地下,金子始終是金子,但它不會閃光,不會增值。金子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。如果把金子比喻成有才華的人,這句話也是成立的。
在現實生活中,常??梢钥吹竭@樣的情況:同一個人,在一個單位,領導有看法,誰也瞧不起,一直受著壓抑,如同埋在地下的金子;而在另一個單位,領導視為至寶,大家尊為良師,才華橫溢,成果迭出,就像流通中的金子。
看來,人才這一“金子”閃光與否,全在于一個“用”字。用與不用,對人才來說,至關重要。不用,人才這一“金子”就如同深埋地下,默默無聞;用,則英雄有“用武之地”,潛能得到充分釋放。王安石對此就深有感觸:“有賢而用,國之福也;有之而不用,猶無有也。”
人才在用,這一道理說起來誰都懂,但是為什么有些人至今仍然“有才不用”呢?
一是胸無大志,安于現狀,不求進取,因而對自己手下的人,心中無數,良莠不分,胡亂使用,埋沒了人才。
二是由于形勢所迫,也選用了一些人才,穿插其間,作為點綴,在形式上委以重任卻有職無權,成為擺設。
三是也知人才之寶貴,并想憑借人才之力干一番事業(yè),但當人才提出一些真知灼見,特別是與自己唱的調子相反,感到人才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可任意擺弄時,就擔心自己的地位被動搖,像葉公那樣怕起真“龍”來了,甚至棄之于不用。
要讓人才真正發(fā)揮作用,還有一個“如何用”的問題。如果讓李逵葬花、黛玉弄斧,則必然陰差陽錯。“責短舍長,則于天下無不棄之士”;反之,若“錄長補短,則天下無不用之人”。故而,應短中取長,如清朝學者魏源所說:“不知人長中之短,不知人短中之長,則不可以用人”。
所以,首先要對下屬的德、識、才、知及其特長、興趣、愛好、性格等了如指掌。因才施用,防止誤把“齒輪”當“螺絲釘”了。當然,即使是“螺絲釘”,放在恰當的位置上,也能發(fā)揮其應有的作用。
其次要善用人才,做到才盡其用。才盡其用,就是把人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的發(fā)掘出來,用到事業(yè)上去。這就要做知音,給人以知己感。人才最重事業(yè),若能在事業(yè)上被人特別是被自己的領導所理解,就有一種知己感,就會迸發(fā)出巨大的積極性、創(chuàng)造性。
再次要動態(tài)地用人。才高于用的,應進一步重用;用非所長的,應盡時調整;相形見絀的,應做妥善安排。人才不是一成不變的,以變應變方為用人上策。
信息來源:廣西新聞網-廣西日報“桂聘人才網原創(chuàng)文章”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 料,版權均屬桂聘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;文章內容 僅供參考,不構成硬性指導建議,也不代表桂聘人才網贊同其觀點。